低温午餐肉市场高速成长,原来是踩中了这个风口!
2024-08-22
来自: 郫都区江田食品经营部
浏览次数:102
近几年,在海底捞、巴奴、楠火锅、渡娘火锅等一些连锁餐饮门店,出现了越来越多“低温肉制品”的身影,比如“低温午餐肉”、“培根”、“香肠”……
这些产品,一出场,就凭借“肉眼可见的大肉粒”、“肉感更鲜嫩有弹性”而俘获大批消费者芳心。
有餐饮从业者表示,因为餐厅降本增效+连锁扩张的需要,对低温肉制品需求强烈,随着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和集中度的不断提升,更新鲜、更营养的“低温肉制品”有望成为肉制品领域新的增长点。
《2022年中国低温肉制品研究报告》显示,我国低温肉制品市场发展迅猛,在2017-2020年间由2907亿元增长至4348亿元,预计2027年,低温肉制品的市场规模将达7086.4亿元。
低温肉制品是指以畜禽肉为原料,采用巴氏热加工,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,在冷藏温度下储藏、运输、销售,以最大限度保持原有风味和营养价值。
低温肉制品是相对高温肉制品而言的,高温肉制品的灭菌温度要达到100-121℃,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产品原有的品质、风味和营养价值。与之相比,低温肉制品则要好得多。
一位从事肉制品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告诉头条君,后疫情时代,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强,但快节奏的生活让“爱吃肉”的人对肉制品的制作时间和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,更新鲜、更营养的“低温肉制品”成为肉制品领域新的增长点。
此外,宅家文化、懒人经济、烹饪小白、单身群体不断扩容,进一步拓展了低温肉制品的发展空间,国家对低温肉制品行业利好政策的不断落地,也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。
同时,冷链物流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行业成本,消费升级时代,由高温肉向低温肉进行迭代已经成为规模化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共识。
除了B端餐饮,低温肉制品还在7-11、罗森、全家、十足等便利店系统及各大商超热卖,低温肉制品BC通吃的时代来了!
而低温肉制品,根据对原料肉的要求及加工工艺的不同,又可以分为冷保鲜预调理肉制品、低温腌制熟肉制品、低温香肠制品三类。
国内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类之一就是“低温午餐肉”,这两年低温午餐肉这个品类,迎来了市场的高速增长,背后原因,也正是踩中了低温肉制品这个风口。
顾名思义,“低温午餐肉”是相对于高温肉制品而言,“高温午餐肉”指的是经过121℃高温灭菌的包装肉制产品,通常以猪肉为原料,按一定配比加入淀粉和香辛料等。
高温午餐肉常温下的保质期一般为3-6个月或更长时间,但缺点是,由于高温制作,产品中的营养成分损失较多,口感也受到影响。
而低温午餐肉则不同,因为采用巴氏杀菌,储存、运输等都是在冷藏环境中,所以更能保持肉的“鲜”味和口感。